天妃宮是用于感謝媽祖等諸神而建造的,屬于媽祖廟,在我國古代非常的常見,如今我國仍然有不少天妃宮,其中泉州天后宮就是我國年代最久遠的一個,那么接下來排行榜123網(wǎng)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吧!

年代最早的天妃宮

  泉州天后宮坐落在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(qū)南門天后路,緊鄰晉江以及其周邊港口。該廟始建于南宋慶元二年(1196年),最初被命名為順濟宮。作為海內(nèi)外年代最早,規(guī)模最大且等級最高的媽祖廟,它在古建筑中的地位尤為崇高。泉州天后宮在1988年1月13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是唯一一座被國務院認證的媽祖廟,這項榮譽再次凸顯了其在中國歷史文化遺產(chǎn)中的重要地位。

泉州天后宮建造歷史

  "天后宮"位于泉州,最初被稱為"順濟宮",它的建造可追溯到宋慶元二年(1196年)。當時泉州是世界著名的商貿(mào)港口。在明永樂十三年(1415年),張謙的冒險航行從這里開始,他歸來后懇請政府重建并將其更名為"天妃宮"。到了清康熙十九年(1680年),施瑯計劃進攻臺灣,并將這廟宇更名為"天后宮"。天后宮包括宋代遺留的構(gòu)件以及明清木構(gòu)建筑,其主要建筑沿南北中軸線分布,包括山門、戲臺、正殿等等。作為媽祖信仰的象征,該廟對于增進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有著顯著的作用。

泉州天后宮建造格局

  泉州天后宮的總占地面積超過1200平方米,其主要建筑方向為自北向南。整體布局主要由南至北沿著中軸線分布著山門、戲臺、天后殿(主殿)、后殿和梳妝樓。中軸線兩側(cè)設有兩個闕門、兩排廊道、兩戶軒亭,以及四個涼亭和兩個齋館等附屬建筑物。明清時期的建筑風格在主殿、涼亭和廊軒中得以體現(xiàn)。

  泉州天后宮作為一座寺廟建筑,其設計布局以供奉天后的主殿為核心,其布局自南向北逐漸展開,山門兩側(cè)均設有鐘、鼓樓。天后殿具有較大規(guī)模,設計為廊院式,前設有一道門殿,門殿后則是供奉媽祖的主殿,這與戲臺一起構(gòu)成了天后宮內(nèi)最重要的禮拜和觀演區(qū)域。主殿前的院落寬敞,其后設有兩個較為私密的小院,兩側(cè)有廊道和涼亭等輔助建筑,建筑群外圍設有墻壁和角樓。泉州天后宮也是現(xiàn)存的天后宮中,保留有梳妝樓的極少數(shù)天后宮之一。